2025年4月22日下午,中国社会科学院拉丁美洲研究所代表团一行莅临湖北大学区域与国别研究院开展调研座谈。会议以“拉美发展模式与中拉合作”为主题,围绕拉美左翼国家治理、区域热点问题及中拉关系等议题展开了深入研讨。湖北大学区域与国别研究院院长吴洪英教授、院长助理熊兴副教授及研究院师生代表共十余人参加了会议。

会议由湖北大学区域与国别研究院院长助理熊兴副教授主持。首先,湖北大学区域与国别研究院院长吴洪英对中国社科院拉美所代表团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并向其详细介绍了湖北大学在拉美研究领域的悠久历史和所取得的丰硕成果,以及湖北大学区域与国别研究院当前的运行情况。随后,中国社科院拉美所四位专家依次作了专题发言。

杨建民首席研究员的发言以《拉美左翼执政国家对发展模式的探索、挑战及其前景》为题,指出当前拉美左翼执政国家存在着以古巴、委内瑞拉和尼加拉瓜为代表的长期执政的激进左翼,以墨西哥为代表的极左翼,以智利、哥伦比亚、巴西等为代表的温和左翼这三种发展模式。他系统地梳理了拉美左翼政权近年来的政策调整,说明了其面临的经济发展失衡、社会矛盾加剧等结构性挑战。他还指出,拉美地区未来或将长期面临地区经济复苏动力不足、右翼实力壮大以及左翼内部矛盾加剧的困境。
谭道明副研究员的发言聚焦阿根廷政局,以《阿根廷米莱新政的政治学分析》为题,对比了同为右翼的米莱与特朗普两人在政治思想和所实施的政策上的异同。他认为,特朗普的观点与政策具有典型的民粹主义与种族主义的色彩,而米莱则反对民粹主义,更加提倡经济自由化。他系统剖析了米莱经济自由化的政策对阿根廷社会及中阿关系的潜在影响,指出米莱的对华态度经历了从负面评价到务实行动的转变。
谌园庭副研究员的发言以《大国博弈背景下的中拉合作:机遇与挑战》为题,指出在当前大国竞争烈度增强的背景下,全球南方国家的重要性不断增强,同时中美贸易战会导致部分产业转移,可使部分拉美国家能从中受益。她强调,中拉未来需深化数字经济、新能源等领域的互补合作,以共同应对地缘政治风险。
刘天来助理研究员以巴西比亚迪“用工争议”事件为切入点,从巴西劳工法的视角分析了中资企业在拉美本土化进程中需要注意的法律与文化适配问题,介绍了中国企业在海外运营中可能面临的法律问题,强调了其应尊重当地法律和职场文化,确保全流程合规和风险防控。
在自由交流环节中,湖北大学外国语学院葡语系主任熊芳华、青年教师张晶雯以及在场的学生代表等,结合自身研究方向,就巴西再工业化、中拉经贸合作模式创新、深化中拉关系等话题与专家们展开了热烈讨论。
会议结尾,湖北大学区域与国别研究院吴洪英院长总结并指出,本次座谈既是学术思想的碰撞,也是校所合作机制的深化。她强调,区域与国别研究院未来将依托湖北大学多学科优势,与社科院拉美所深化交流与合作。同时,湖北大学区域与国别研究院将加强学生的培养与实践,为中国拉美研究输送更多青年力量。